【西螺大橋】是一座橫跨 濁水溪下游 兩端分屬於彰化縣溪州鄉與雲林縣西螺鎮的桁架鐵橋
橋長1939.03公尺 橋寬7.32公尺 橋墩32個 橋孔31個
西元1937年日本統治台灣時代開始發包興建 32座橋墩在1941年完成 二次大戰日本因應
戰爭需要鋼材移作它用而中止建設 日本戰敗後 台灣歸還中華民國 1952年此時正是美國與
蘇聯對抗冷戰期間 獲得美國物資支援 在1952年5月29日再度開工 很快的在同年12月25日
完工 1953年1月28日正式通車 沿用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使用英譯名 才稱為西螺大橋[1]
完工當時西螺大橋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 也是當時遠東第一大橋
亦使日治時期即定線的縱貫道路全線通車 另外橋上亦併設糖業鐵路 形成鐵公路同行現象
為南北平行預備線最晚完工的一段
1979年以妨礙交通為由擬議拆除 1997年中沙大橋與西螺大橋間的溪州大橋完工後
西螺大橋轉為供小型車 機車 自行車通行的便橋〈鐵路也因台灣製糖業的式微而拆除〉
曾被提議應予拆除舊案在雲林縣與彰化縣政府的努力下 使西螺大橋轉型為觀光大橋
2004年11月19日彰化縣及雲林縣政府均將【西螺大橋】列入該縣的歷史建築
2013.5.30.遊記
花蓮人的影音 Where Are We Going From Here
留言列表